“用初心走最远的路。”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的球场上,巨幅横幅上的标语引人注目,仿佛在诉说着浙江“足球少年”的梦想。
在中国足球版图中,浙江曾被视为“足球沙漠”。坚持青训,让浙江足球发展迎来转机。近日,记者走进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和当地多所小学,感受如何打破体育教育壁垒,助力浙江足球蓬勃发展。
走进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青训基地,身着统一白色队服的球员们正在烈日下训练。
为什么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从最早派出球员出国留学,到现在与日本教练合作,一直坚持中日青训融合发展?
俱乐部青训总监池谷友良表示,“在日本,体教合一,文武双全。从小学阶段开始,日本的每所小学都会和俱乐部合作,构建一个完整的、自下而上的青训体系。”
在日本青训模式的影响下,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为每个阶段的青训球员规划了清晰的成长体系,制定了青训计划,帮助球员不断提高。不仅如此,俱乐部还注重培养球员自立的能力,帮助他们在场上做一名合格的球员,而在场外则独立学习和生活。
“体教结合,军民结合”是实现场上场下两不误的关键。“对于走上职业球员道路的学生,我们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为他们的文化课保驾护航。对于非梯队学生,学校也注重培养,让他们通过高考或单招顺利进入大学。以后可以读研,出国留学,或者做足球教练。”浙江绿城足球学校校长杨健说。
随着足球逐渐走进校园,杭州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重视校园足球的发展。在杭州星洲小学,皮肤黝黑的学生在教练的哨声下刻苦训练。
“虽然是暑假,但是没有学生因为怕苦怕累而不能训练。在训练技能的同时,学生团结友爱、尊重队友的意志品质也会得到提高。“杭州市星洲小学校长赖爱娥表示,比赛不仅能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,还能让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成长。
艾娥介绍,学校会给每个班安排每周一节足球课,保证充足的训练时间。此外,学校还会组织不同形式的足球交流学习,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,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情。在其看来,比赛不在于输赢,而在于孩子的知识、自身的实力以及在过程中的不断进步。
杭州市浦家小学的球场上,队员们正在进行开闭跳、来回跑动、对抗训练等足球项目体能训练。校长郑大世介绍,学校在学生的学业课程之外,还设置了兴趣班、班级队、年级队、校园队等八个层次的训练项目,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竞争和晋升机会。
谈及足球未来的发展方向,郑大世认为,“无论是足球的实力水平,还是对体育的热情,只有学生真正在比赛中,才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。希望教育、体育等部门能多举办比赛,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。”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